1. eCPM相关
(1) 三方返回的eCPM是怎么来定的?为什么我的eCPM那么低?
eCPM的价格高低,取决于三方广告平台的广告资源是否与流量匹配,取决于三方广告平台对用户价值的判断。
(2) 为什么同一个广告平台对不同产品、或者同类型产品的代码位填充率和出价不同?
同一个广告平台对不同产品、或者同类型产品的代码位填充率不同,是正常情况。
填充率取决于三方广告网络的预算和资源情况、产品质量、用户质量、底价设置、用户对广告的转化效果等,因此填充率和出价都会各不相同。
(3) 点击率和eCPM直接挂钩吗?
有一定关联,但不是越高越好。eCPM由最终三方平台的广告转化率决定。
(4) 如何提高eCPM?如何提高变现的收益?
影响收益的因素 | 提升收益的做法 |
---|---|
eCPM | ①接入更多高出价和高填充率广告平台 ②精细化瀑布流,通过bidding+设置精细底价广告源的方式,提高每次广告展示的收益 |
展示次数 | ①做好预加载及优化预加载的逻辑,预留充足的时间加载广告,不浪费每次展示机会 ②优化广告场景,提高广告展示机会 ③优化填充率>>更多 |
2. 广告展示相关
(1) 为什么展示率低?
可以基于topon后台报表-漏斗分析报表(点击跳转: https://portal.toponad.net/m/report/funnel ),排查广告位展示率的问题。
重点关注以下漏斗报表中,漏斗流程中分广告位维度的人均次数,以及排查思路。
排查思路 | 说明 | 调整建议 |
---|---|---|
广告场景是否太深 | 广告场景设计太深,广告触发条件较严格,广告展示率会较低 | 根据广告触发场景,合理设计加载时机。 |
应用是否限制展示 | 如果限制广告展示次数和机会,广告展示率会较低 | 根据请求情况,调整请求时机和展示频次。 |
是否存在无效展示 | 如果存在无效展示,广告展示率会较低。 | 排查广告是否达到了平台要求的展示标准,相应调整。 |
并行请求数是否配置太多 | 如果配置了过多的并行请求数,部分被缓存的广告没有得到展示,广告展示率会较低 | 设置合理的并行数量。 |
应用填充时长是否过长 | 如果应用填充时长过长,虽然有填充,但是广告来不及被展示,广告展示率会较低 | ① 根据客户端设置的超时时间和加载时机,修改聚合管理-高级设置的瀑布流填充等待时长。 ② 调整精简瀑布流,避免过长和复杂的瀑布流。 |
(2) 展示率低会影响收益吗?
展示率计算公式:展示率=展示/加载填充好的广告。
展示率的高低受到请求策略、重复请求策略、接入三方平台的个数、广告源的个数的影响。展示率下滑不一定会引起人均展示下降。
但是展示率过低时,需要引起注意,可能会被三方广告平台判断为低质量流量,从而降低出价,减少广告填充。最终影响广告结算的eCPM和广告请求时的广告填充率。
因此建议尽量保持展示率在一个较高的范围,不要低于10%。
(3) 为什么低价广告源的展示数比高价广告源的展示数更高?
广告源的展示数跟广告填充率和eCPM都有关,并非只受eCPM的影响。
例如,应用的广告位下只配置两个广告源A和B,A的填充率为1%,A的eCPM为1000。
而B的填充率为100%,eCPM为1。
A的eCPM高于B。
应用有100次广告展示机会,请求100次广告的时候,由于广告源A的填充率为1%,广告源A只成功填充1次,因价格更高获得1次展示;此时收益为千次展示的1次展示,1元。
而广告源B每次都有填充,除了有1次展示机会被A获得,其余都获得了展示,共99次。
可以看到,价格较低的广告源B,因填充率更高而获得了更多的展示。
(4) TopOn的广告展示逻辑
客户端发起流量请求后,TopOn SDK会按照瀑布流排序价格从高到底请求广告,竞价广告源询价获得价格后会插到瀑布流里面一起排序请求,最后展示的是所有返回广告里面排序价格最高的广告。
(5) 为什么Bidding的竞胜率高,广告源的展示率低?
Tips:更多头部竞价相关介绍 >>点击查看
TopOn的bidding逻辑是这样的,waterfall开始请求,同时对bidding询价。
假设这时候bidding返回的价格为20,那么它会参与到waterfall里面的排序。
① 这时候TopOn SDK从waterfall头部最高层往下开始请求,比如waterfall头层是25,那么,如果头层25有返回,那么TopOn就会请求25的广告源。这时候Bidding平台就算竟败。
② 如果前面的waterfall一直没有返回,一直请求到返回价格为20的A平台的bidding,我们就会去对A平台的bidding发起请求,请求A平台的20的广告,但是如果在请求A平台价位为16的时候,这时候前面高价格的广告25返回了,比如返回了25块钱的广告,或者是瀑布流里面任何高于16的广告。
这时候A平台算是竞胜,但是TopOn SDK会在缓存里面选择展示更高价格,25块钱的广告。
简单总结: 实际上最好是跟常规瀑布流里面同样平台价格为询价eCPM附近(也就是约等于询价eCPM)的广告源的展示率做对比。
例如,A平台 Bidding的询价eCPM为20,展示率为20% 如果A平台常规瀑布流20分层的展示率也为20%。 那么,即可认为展示率是合理的。 (注意此处不应和B平台或者C平台的展示率对比,也建议不要和价格相差太多的广告源对比)
注意: TopOn会在 v5.9.71版本及以上优化统计口径,后续将会在实际发起请求的时候才发送竞胜通知,预期会提升Bidding平台竞胜后的展示率。
3. 渗透率相关
(1) 同一个应用,为什么安卓和iOS的渗透率相差很多,安卓的渗透率50%,iOS的渗透率有80%?
首先,请明确,哪怕是同一个应用,安卓跟iOS的广告调用逻辑都是不同的。即使技术的调用逻辑一样,安卓跟iOS的用户质量和用户行为不同。所以渗透率肯定是会有差别的。例如某应用A安卓端用户开屏渗透率为50%,iOS端开屏的渗透率为80%。
其次,建议在查看渗透率指标的时候,建议区分开广告位去分析,分别分析每个广告位的渗透率以及其高低的原因。
例如,某应用A安卓端用户开屏渗透率为50%,若要提高渗透率,建议先沟通开发者的产品团队和客户端技术,详细了解开屏的调用策略是怎样设计的。
如果该安卓应用A本身就设置了不对50%的用户展示广告,那么这个策略就是合理的。
如果该安卓应用A本身设置了对所有用户都展示开屏广告,那么就这个50%的渗透率,确实低于设计的接近100%的产品策略。核实这个策略以后,有两个排查方向:
① 排查用户的行为和买量用户质量。
② 根据TopOn后台--漏斗报表,筛选该广告位,根据漏斗模型,排查用户流失的环节,确认用户在哪一步流失,导致渗透率偏低。
(2) 渗透率怎么这么低,渗透率多少才算正常?
首先,请详细阅读并参考3.1
渗透率首先由产品涉及的策略和技术调用广告展示的策略决定。
通常来说,聚合侧从提升广告收益的角度,建议的渗透率肯定是越高越好,但是太高的渗透率会影响用户体验。
因此,没有一个百分百正确的渗透率标准。建议开发者综合自身应用品类和广告场景,进行合理的广告展示设计。
4. 广告填充相关
(1) 如何提升开屏广告的填充率?
因开屏广告是用户打开应用即弹出的广告,因此提高加载开屏广告的速度非常重要。 常常有开发者受开屏广告填充率很低的问题困扰,想要提高开屏的填充率,可按以下方法调整优化:
方案 | 详细操作 |
---|---|
预加载开屏广告 | 更新至TopOn 5.7.8及以上版本(双端),该版本开始支持开屏的load和show分开,即支持预加载开屏广告。 因开屏默认超时时间是5秒,如果5秒内广告没加载回来,则直接进入首页。因此对开屏广告进行预加载,让用户下一次再打开应用时,可以及时展示已经提前加载回来的开屏广告。 |
设置首次开屏广告超时的解决方案 | 由于应用安装后首次打开需要获取TopOn广告位策略,需要一定耗时。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优化方案,即首次安装打开的用户直接请求代码写死的某个固定三方平台广告ID,提高加载速度。 具体方案操作指引如下: · 安卓:安卓应用首次开屏广告超时的解决方案说明 >>点击查看 · IOS:IOS应用首次开屏广告超时的解决方案说明 >>点击查看 |
设置简短waterfall | 开屏广告的waterfall建议不超过5层,避免因广告加载时间过长而错过展示机会。 |
(2) eCPM和填充率下降受什么因素影响?
各个广告平台的填充率和eCPM由其本身的广告投放算法决定。 一般影响每层广告源的填充率或eCPM的因素有2种:
广告平台预算减少:投放到您应用的广告预算减少,则填充率和ecpm可能会下降(这个受广告平台的大盘影响,一般节假日、周末会高一些)
【解决方案】:这个没办法决定,只能尽可能通过接入多家广告平台达到资源的互补;或者多与广告平台沟通看能否优化。
用户质量下降 :用户转化效果差,可能会导致广告平台不愿意投放更多的广告资源、或者更高价的广告资源到您的应用,导致填充率和ecpm下降。
【解决方案】:这个主要通过投放端提高获取的用户质量来提升了;或者新建广告平台广告位ID,看看能否有提升。
(3) 广告填充时长是由什么来决定的?
广告填充时长与平台素材、响应速度、用户设备性能、用户设备网络情况等有关系。
各地区的填充时长不一样,比如T1地区的网络状况普遍优于T3地区,所以T1地区的填充时长会更快。
(4) 为什么广告源的填充数总是远大于展示数?
- 展示率=展示数/填充数,广告填充是应用级别的,用户只要打开app,就会向所有广告位发起请求(广告预加载),然后广告位会得到填充。因此,填充数会受到接入三方平台的个数、PID的个数的影响。
- 广告展示则需要用户触发,用户要进入广告场景,触发广告,广告才会得到展示。所以广告源的填充数总是远大于展示数。
(5) 如何提高广告位的填充率?
受网络、广告平台填充耗时、广告平台出价等因素影响,广告填充率不可能达到100%,一般来说,广告位的填充率在85%以上较为优秀,如果想要提升广告位的填充率,可参考以下方法:
① 增加更多的广告平台。
② 增加无底价的广告源放在 Waterfall 底层。
③ 增加无底价的广告源作为兜底广告,并行于Waterfall发起请求。
④ 通过预加载,客户端提前 load 广告,预留更多时间加载广告。
5. 预加载相关
(1) 各广告类型建议的预加载时机
所谓预加载,即是提前调TopOn的Load方法,将广告缓存在本地,避免需要展示广告时广告还没加载回来,提高展示成功率。
① 所有广告类型都建议预加载。(TopOn V5.7.6版本开始,开屏广告也支持预加载)
② 如有开屏广告,建议先优先加载开屏,再加载其他广告类型。
③ 如应用内广告场景多,建议优先加载容易被用户触发的广告场景,再加载其他的广告场景。
④ 如多个TopOn广告位同时预加载,可能会消耗过多手机资源,影响用户体验,建议合理安排预加载时机。
⑤ 加载回来的广告会有一个缓存有效期,不同广告平台不一样,一般为半小时或一小时的缓存有效期。
6. 瀑布流相关
(1) 瀑布流过长,会导致广告返回变慢吗?
瀑布流太长会影响返回时长,建议根据广告ready率来决定是否需要优化瀑布流长度。
如果广告ready率降低,可以适当减少瀑布流层数,或者将返回时长较短的广告源置于瀑布流头部。
(2) 为什么Bidding的请求数少于询价次数/分层的请求数?
Tips:更多头部竞价相关介绍 >>点击查看
TopOn头部竞价原理:每次请求广告时都会向头部竞价广告源询价,返回的价格会和创建常规广告源时填写的价格进行排序。广告请求按排序后的瀑布流优先级进行请求。
由于Bidding是根据每次返回的价格再参与到常规广告源的瀑布流排序中,如果瀑布流中其他高价的广告源有广告返回,则不会请求Bidding广告源。
因此:竞价广告源的【询价】次数和头部高价分层的【广告请求】次数接近,竞价广告源的【请求】次数一般少于头部高价分层的【请求】次数。
注:Vungle Bidding的询价次数和头部分层请求次数差异大的原因:Vungle Bidding在一次询价返回广告后会有半小时的缓存,需要展示了以后或者半小时没有缓存以后,才会再次发出询价。
7. 流量分组相关
(1) 流量分组过多是否会降低广告请求速度?
如果一个用户命中多个流量分组,TopON SDK会返回最高优先级的流量分组进行瀑布流配置,请求速度是不会影响的。
(2) 流量请求如果没有命中最高优先级的分组,会流转到哪里?
如果流量没有命中最高优先级的分组,则会自动流转到下层级的流量分组,最后到默认分组中。
因此再次强调,默认分组作为兜底分组不可关闭,且必须建有代码位,才能保证流量不浪费。